恭城瑶族自治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黄枝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自治县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市稳增长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真抓实干,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县第六届人民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由61.75亿元增加到78.95亿元,年均增长7.96%;财政收入由3.62亿元增加到4.82亿元,年均增长9.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338亿元,年均增长25.6%。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
一、强化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区位交通优势显著提升。贵广高铁建成通车,融入桂林半小时经济圈和南宁、广州、贵阳2小时经济圈,恭城站成为区域性换乘站,上下旅客突破120万人次。灌平高速公路项目列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一类通用航空机场列入规划。栗木至龙虎、里陂至高桂2条联网路竣工通车,改扩建(硬化)建制村道路192.8公里、硬化率达96.5%。完成燕岩大桥维修和茶江大桥改扩建。
(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统筹推进贵广铁路(恭城段)、燕子山风电场等重大项目401项,完成投资150多亿元。向上争取土地指标4800多亩,盘活存量土地6200多亩,完成土地征收3300多亩,优先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中国国电、大唐集团等大企业进驻我县投资开发,累计项目到位资金82.5亿元。
二、夯实发展基础,生态农业取得新进展
(一)特色种养品牌效应初显。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流转土地5.2万亩,建立莫家坪三华李基地等流转示范点314个,兰洞益民甜柿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鹏宇兄弟”和“金燕子”规模种植场成为农业部柑桔标准园。粮食、经济作物产量稳步增长,建立月柿、柑橙等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0多个,示范点优果率达90%以上,“恭城月柿”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恭城脆柿”“恭城柿饼”成为广西著名商标。莲花红岩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通过市级验收,县乡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全面启动。新增规模养殖户305户,“恭城竹鼠”“恭城娃娃鱼”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 )。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投入水利建设资金9.47亿元,完成峻山、兰洞等23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中小河流域治理、银山饮水、县城壅水工程等一批水利项目,被评为“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县城防洪堤、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农水建设重点县项目有序推进,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3处,8万多人受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3%。观音乡土地确权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三)扶贫开发有效推进。抓好第二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投入扶贫开发资金7.5亿元,减少贫困人口2.72万人。新建水库移民新村10个,水库移民新村带建设取得实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效开展,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奠定了基础。
三、着力转型升级,生态工业实现新突破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出台工业发展奖励办法,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一)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抓好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加强融资协调和电价补贴,完成矿产公司、长行公司等40多家企业技术改造。南方水泥实现满负荷生产,带动物流、砼业快速发展。丰华园等月柿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月柿加工能力不断提升。
(二)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得到发展。争取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注册小微企业1737家,普兰德生物公司等9家企业列入广西首批成长型中小企业。燕子山、西岭风电场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
(三)工业园区不断完善。持续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工业集中区跻身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税收占全县工业经济比例均达70%以上。
(四)供电保障得到增强。投入1.44亿元完成5个电力重大项目建设、新(改)建电力干线189.5公里。投入农网升级改造专项资金2.45亿元,新建(改造)变电站10个、线路377.6公里、配电台区287个。
四、突出资源优势,生态旅游取得新成效
抢抓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机遇,主动融入“大桂林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旅游片区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旅游开发和宣传推介取得初步成效。
(一)景点景区开发持续推进。恭城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庙一馆”、红岩村成为3A级景区,竹山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红岩、社山被住建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二)旅游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瑶族文化旅游开发等旅游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瑶寨盘王阁、文化创意园建成开放,县城古建筑群抢救性文物保护与维修工程基本完成,新建旅游厕所6座。
(三)旅游宣传树立新的形象。多角度、多层次推介生态文化旅游,有效拓展客源市场,高铁“快旅慢游、同城效应”逐步显现,2015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实现社会旅游收入14亿多元。
(四)旅游拉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坚持市场化运作,桃花节、月柿节等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效应更加突出。加大服务业企业扶持力度,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20.56亿元,增长8.8%,税收2.77亿元。
五、注重生态宜居,城乡建设开创新局面
编制完成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500个村屯规划,依规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一)县城建设风貌凸显。增设茶北社区和文武社区,县城建成区面积扩至7平方公里。城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工程建成运营,污水集中处理率79.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6%。完成高铁片区站前广场、进站路和停车场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持续抓好城乡风貌改造和管控,被评为“自治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区县城风貌改造示范县”。
(二)集镇建设成效明显。嘉会、西岭“撤乡建镇”获得批复,嘉会镇完成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龙虎乡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完成,栗木镇、莲花镇列入“百镇建设”示范镇。扎实抓好集镇整治,莲花镇污水处理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三)农村环境独具特色。完成102个普惠制新村建设、238条村屯道路硬化和28个村屯太阳能路灯安装。朗山、杨溪等12个村屯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7个村屯入选第一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农村风貌,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做法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和政策支持( )。
六、巩固生态品牌,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
深入实施“绿满八桂”、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81.14%。沼气入户率稳定在89%以上,“全托管”模式得到自治区推广。完成75个村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被评为“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示范县”。莲花镇、恭城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其他7个乡(镇)创建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依法打击非法采砂采矿、电鱼毒鱼炸鱼,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取得实效,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内。
七、有序推进改革,财税金融工作取得新成绩
有序推进取消基本户( )、设立归集户( )、全口径预算、公务卡结算、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公车管理、乡财县管、政府采购、政府投资评审等系列改革,确保财政资金阳光运行、高效运转。积极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有效拓展收入渠道。重组宏源公司,成立城投公司,打造融资平台,盘活国有资产。坚持有保有压,高铁站等财政投资重点项目支出得到保障,民生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发放农业综合直补资金6812.5万元。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7790万元,实施农村“一事一议”项目1106个。加强对金融保险机构的统筹协调,2015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1.14亿元,贷款余额38.32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八、统筹社会事业,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一)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完善办学机制,狠抓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考、高考成绩稳居全市12县(区)前列,8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117所学校,惠及学生2.37万人,区、市营养改善现场会相继在我县召开,全国营养改善工作调度会安排我县作典型发言。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3所公立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
(二)科普科技工作成绩突出。积极开展科普科技活动,月柿种植协会等6个基层协会荣获全国基层科普先进单位;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0.57件。
(三)文化体育再创佳绩。新增《瑶族八音》等3个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廉政彩调剧《一品油茶七品官》获“五个一工程”奖、广西剧展“桂花金奖”。广播电视“村村通”“无线发射台站”工程全覆盖,完成广电农网数模转换。大力推广瑶族健身舞,民族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四)卫生计生事业稳步发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稳步推进,栗木镇卫生院获得国家卫计委授予的“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称号。县医院病房综合楼、卫生监督所办公楼和116个行政村卫生室建成使用。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下。扎实推进“诚信计生”,兑现奖扶资金140万元,独生子女、双女计生户“爱心保险”和高考奖励政策顺利实施。连续两年荣获“全区计划生育先进奖”,陶庄村、三新桥村成为全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
(五)就业社保不断完善。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技术培训,新增城镇就业1.4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农合参合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建立“五险合一”统一管理平台,推进社会保险“一卡通”和“一站式”服务,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实现全覆盖。
(六)社会救助力度加大。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42亿元,惠及17.5万人次。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完成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棚户区改造3926套、农村危房改造8800户。抓好重大洪涝灾害灾后重建,修复水毁道路桥梁、水利设施100多处,完成因灾倒房重建2169户。
(七)社会管理和法制宣传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和“创平安幸福恭城?建安居乐业家园”活动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全面完成。信访维稳和纠纷调处有效开展,涌现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一批先进典型。实施“天网工程”,推进社会“网格化”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控刑事案件发生,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民族团结得到加强,获得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
(八)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大。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组织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生产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九)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2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文明村)31个,2次代表广西县(区)参加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
九、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尽责,实施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监督,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满意率达98%以上。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完成政府部门机构调整和“三定”工作。抓好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接、放、管”事项落实,认真开展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梳理。新建政府门户网站,“一服务两公开”有效推进,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受理事项15.7万件,办结率100%。推行商事制度( )改革,强化“先照后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政府系统廉洁自律工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加强作风效能大督查,干部队伍作风持续好转,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五年来,国防建设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消防大队、武警驻恭城部队积极支持和参与地方建设。食品药品监督、气象、邮政、通讯、网络、石油、烟草、供水、住房公积金管理等部门为经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统计、审计、物价、市场管理、二轻、粮食、供销、物资、老龄、老干部、工商联、宗教、残联、侨联、对台、保密、档案、地方志、机关事务、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社科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批单位和个人在全国全区获得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化解难题,较好地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恭城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恭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县域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基础薄弱,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稳增长任务十分艰巨;受柑桔黄龙病、月柿果实蝇等因素影响,农业转型升级任务形势紧迫,部分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旅游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经济效益不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群众需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少数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思想不够解放,积极性不高,机关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和决胜阶段。国家“一带一路”、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实施,为我县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动力和新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积极主动融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带试验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吸引更多要素流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新的发展,以优异成绩,向自治县成立30周年献礼。
根据自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统领各项工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产业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围绕“一城二区三生四大”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工业主导,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城乡建设,切实保护生态,强化落实机制,保障改善民生,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生态养生城,创建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持续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发展大旅游,打造大养生,繁荣大文化,构筑大流通,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设“美丽恭城、健康恭城、文化恭城、富裕恭城”而努力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7%;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财政收入达到6.45亿元,年均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3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亿元,年均增长10%。综合实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生态环境更美,文化内涵更深,人民生活更好。
一、精准帮扶企业,强化工业主导地位
完善发展平台,加强企业帮扶,提升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完善企业发展平台。不断壮大园区开发规模,创建循环园区。优化园区定位,燕新园重点发展食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虎尾园重点发展水泥生产、有色金属加工两大产业,开花山园重点培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成虎尾园污水处理厂、供水工程,完成燕新园东西片区污水管网建设,初步建成开花山工业园和莲花石材产业园。实施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工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建设中小微企业孵化创业园,促进中小微企业加速发展。
(二)引导企业优化升级,促进骨干企业发展。在有色金属采选冶方面,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方式,加快钽铌(钨锡)冶炼项目建设,引导龙星电锌化解债务、实现正常投产,支持岛坪矿、矿产公司、栗木矿业降低开采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开发关联产业,形成矿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建材石材业方面,引导实施南方水泥二期工程;整合石材资源、规范石材开发,鼓励支持机械化、规模化石材矿山开采,推进石材开发向生态型、开采集约型和升级深度加工方向转变,培育花岗岩、大理石产品和石材工艺制品加工产业集群。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月柿、果蔬、畜禽、恭城油茶系列新产品等技术创新力度,培育形成经济效益明显、上下游互联、专业分工明晰、产加销及服务性企业相对集中的农产品加工集群。在新兴产业方面,推进门楼风电场、低风速试验风电场建设,风电装机容量达40万千瓦以上。
(三)建立企业帮扶机制,提升服务企业成效。探索建立服务工业年度绩效奖励制度,统筹协调县领导联系企业分工,选拔一批干部进驻企业,实现机关干部与企业“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协调化解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土地、融资、技术、人才等问题,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让企业家集中精力抓经营、专心致志办实业。
二、优化产业结构,创建特色农业示范区
创新发展理念,转变经营方式,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推进有机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优化特色种养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强苗木管控和柑桔黄龙病、月柿果实蝇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加强优质粮食、果蔬、茶叶、中药材、畜禽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二是大力推进生态养殖,加强竹鼠、娃娃鱼、生猪、肉鸡等特色标准化规模养殖。三是巩固发展“规模种植+沼气全托管+规模养殖”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新模式,积极探索沼肥的加工利用,推动种养结合、有机循环发展。四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专家团队,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面向“三农”的科技服务能力。
(二)提高组织化水平,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一是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三是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农产品安检溯源、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四是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采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三)加快农业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增值。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品健康养殖场建设,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统一月柿等特色水果的开市时间,全面提升月柿、油茶、娃娃鱼、竹鼠等地理标识品牌效益。积极申报“恭城槟榔芋”“恭城黄笋”等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注册。
(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御灾能力。实施峻山灌区和龙虎、势江防渗加固工程,新建社坪水库,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小流域治理,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防洪工程措施。完善气象、水文、地质和地震灾害监测网络。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 )改革和运行管护机制创新工作。
三、融合发展大旅游,融入大桂林旅游圈
围绕“一心一区一带( )”旅游发展战略,借势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夯实全域旅游基础,打造重点片区和精品线路,成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力争2020年接待旅游人数达500万人次。
(一)加强规划衔接,适应旅游发展需要。普查全县旅游资源,建立景区景点、精品线路项目库,修编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景区景点、旅游精品线路专项规划。不断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交通、工业、农业、林业、文化、教育、商业等专项规划,力求与旅游规划相衔接;民族、食药监、卫生、工商、公安、财政、民政、工信、物价、金融保险等部门要主动融入旅游业发展工作中,形成全县上下重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产业融合,促进旅游深度开发。一是旅游发展与高铁片区开发相融合,打造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在高铁片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国际瑶医院、国际瑶书院、国际民族中学、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力争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世界音乐城、瑶乡风情村、瑶族文化街等项目,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演出”。同步建立智慧旅游信息发布和服务平台,辐射全县特色景点景区,推动智慧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交通和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建设,主动融入贵阳―桂林―阳朔―恭城―广东省际旅游大通道。二是旅游发展与县城建设相融合,改造县城旅游特色街区。以“三庙一馆”、瑶族博物馆为核心,推进滨江东路、山水瑶寨建设,打造茶江环城风情水系,改造提升吉祥街、傅家街等古街品味,形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商业价值的旅游文化街区,着力打造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的国家历史名镇,推动“国学游学”“瑶族朝圣”等营地建设,促进文化教育产业发展。三是旅游发展与民族生态开发相融合,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带。统筹推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生态农业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加快平安乡―莲花镇―同安镇公路沿线观光农业带建设。引导民间办好传统文化节会活动,突出原生态,展示瑶文化。依托南方水泥等企业特色文化,着力打造集工业、旅游、科研、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开发燕子山高山草原、龙虎古镇雄关、银殿山徒步休闲等旅游项目。
(三)加强经营管理,构建旅游营销网络。发挥县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作用,调动旅游公司、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实现珠三角地区客源常态化,以及桂林、阳朔分流客源常态化。整合资源,建设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开展区域旅游形象的整体营销。公安、工信、银行、保险等行业部门积极参与,完善合作空间,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突出恭城文化内涵,推进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和生产。
四、全力打造大养生,用足用活长寿品牌
抓住桂林将养生养老健康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培育健康养生产业,建设生态养生城。
(一)培育壮大恭城油茶产业。按照“三化四统一( )”的产业发展思路,规范引导县内外知名企业,以连锁经营的方式,提升“长寿密码、恭城油茶”的品牌效益。传播恭城油茶文化,办好恭城油茶文化节,建设恭城油茶特色街区。加强恭城油茶长寿养生文化研究,申报《恭城油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二)推进健康养生基地建设。科学确定养生产业规划,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人文山水等优势资源,加大与知名企业对接沟通,多元化引进社会资本,积极发展以自然景观、传统村落、农业庄园为基础的养生基地,建设一批健康养生养老服务项目。推进养生柿醋、养生酒、富硒农产品和矿泉水生产,打造一批养生保健品知名品牌。
(三)发展特色医疗产业。实施全县瑶医瑶药普查,制定瑶医药发展规划,出台瑶医瑶药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建设瑶药种植生产基地。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培养瑶医药人才,创建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引进资本和先进管理经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医瑶医保健连锁企业,建设专科医院、体检中心等医疗机构,实现旅游休闲与医疗保健、健康养生互动发展。
五、全面繁荣大文化,激活文化生产力
加强特色文化挖掘和整理,坚持和发展瑶族文化品牌,培育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一是以西岭、观音瑶族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为载体,深入挖掘整理瑶族服饰文化、梅山文化精髓,充分体现“非遗”文化魅力和文化价值,打造实景文化产品。二是以丰富儒家文化、忠义文化和廉政文化内涵为载体,规范提升开笔礼、祭孔等尊师重教相关文化活动,丰富明清古建筑群的文化底蕴;研究、修复本土杰出人才文化遗存,融入旅游、教育产业发展中。三是发挥节庆文化品牌效应,丰富节庆内涵,提升民族文化品牌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二)打造瑶族文化体验基地。以高铁片区建设带动县城特色提质升级,在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门店装饰、景区景点建设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凸显民族风情,加大瑶族文化公益广告投放,体现瑶乡特色。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的整治和管理,通过“公园化、步道化”体现城市建设对古建筑的尊重和保护。加强恭城瑶族服饰改良设计,推动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穿着瑶族服装,展现恭城瑶族风情。
(三)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一是在高铁片区兴建文化创意产业高科技园区,通过规划引导,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重点发展以瑶族梅山图、恭城油茶等本地文化为主要元素的动漫、游戏等形式创意产业。二是加强政策支持,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协调银行、担保公司、风险投资机构对接金融服务,解决创意类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积极鼓励和吸引创意专业团队、民间奇士能人进行文化产品创造和开发。
六、着力构筑大流通,培育流通产业链条
以高铁站带动人客流、信息流集聚,以在建高速公路连接线周边带动商品流、资金流集聚,主动融入粤桂黔高铁区域经济带。
(一)着眼高铁片区,打造恭城流通枢纽。推进高铁片区汽车客运中心、公交中心和智慧交通管理运营平台建设,发展以县城和高铁站为中心的城区公交、城乡公交和乡村旅游公交一体化建设,规范出租车市场,实现高铁站与周边县、县城区及景区景点无缝对接,通过人客流、信息流,带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依托高速公路规划,超前谋划物流集群。高度重视长期规划,为物流集群预留充裕发展空间。加大高速公路规划连接线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立物流企业办事一站式服务通道。加快县城建材机电市场、汽车贸易商城建设和农贸市场改造。
(三)推进“互联网+”,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突出主体创新,建设产业孵化培育基地和服务中心,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本地纳税模式,大力引进知名电商平台,培育壮大本土特色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智慧物流,促进车源、货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高效匹配。
七、加快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突出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建成“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一)拉大县城框架,提升县城功能。强化规划管理,突出古建风格,展示文化积淀,提升改造老城。突出瑶乡特色,加快高铁片区等新区开发。推进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完善城市环卫、公厕、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县城聚集和服务功能。
(二)打造特色小城镇,培育支柱产业。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历史印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重点实施栗木和莲花的城镇建设示范工程,实施县城至平安社山、邓扒、莲花红岩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工程,将恭城镇、平安乡建成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菜篮子”工程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将莲花镇建成工贸、生态农业休闲旅游重镇;将栗木镇、嘉会镇建成商贸、休闲养生农业风情旅游小镇;将西岭镇打造成生态旅游特色名镇、工业集镇;将龙虎乡建成生态旅游小镇;将三江乡、观音乡建成瑶族风情小镇。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旅结合。全面完成“美丽恭城”乡村建设,全力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扩面提质工作,引导村民开展住房舒适化改造、村屯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谋划建设“县城―邓扒―社山(古城)―红岩―矮寨”休闲旅游长廊。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有序推进乡土建设。实施农村就近城镇化示范工程,加强农村与城镇基础设施衔接融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促城,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四)加强交通电力供水建设,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规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实施公路提级改造,建设灌平高速公路恭城段,新(改)建高铁站至县城绕城线、三江至莲花公路,推进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实现乡乡通二级公路,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100%。抓好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充分保障城乡用电。加强水资源配置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建设,解决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五)抓好城乡综合治理,巩固提升风貌改造成果。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深入实施“两违”整治,维护城乡风貌统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县城污水管网20公里,实施新建初中片区、后街地至凤凰山等路网建设,完成信合路口至自来水厂等一批市政道路改造。加大“五乱”现象整治力度,提高保洁质量,规范户外广告管理,提升县城管理水平。
八、切实保护生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让瑶乡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一)加大生态保护。加强海洋山、银殿山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依法实施“四禁”( ),加强执法力度。实施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绿满八桂等生态工程建设。抓好高铁沿线、茶江沿岸、主要公路沿线及重点村屯绿化美化。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坚决打击滥砍滥伐、滥挖乱采、电鱼毒鱼炸鱼、地笼捕鱼等违法行为。
(二)加大生态治理。严格规范矿山开采管理,对工业源实行全过程治污减排。加强大气、噪声等污染防治,强化环境污染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土保持,严控水库、茶江养鱼和水上餐馆经营,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II类以上标准。
(三)加大沼气能源利用。争取自治区农村有机垃圾沼气化处理和农村能源综合示范建设项目,拓展沼气“全托管”覆盖范围,促进畜禽污染防治。
(四)加强污水垃圾处理。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建成栗木、嘉会、龙虎3个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和三江、龙虎、观音3个垃圾处理功能区,完成100个以上村屯污水处理工程。
九、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通过深化改革,激活发展潜力,以更加广泛的区域合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深化经济体制和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对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经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点,实施差别化地价政策,改革工业用地出让方式。有序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财源培植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预算执行,推行预算绩效评价;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升债务管理水平,严防财政风险。激发金融企业主动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强不动产统一登记。落实户籍登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
(二)建立开放型招商机制。坦诚交往,积极作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紧紧围绕特色产业的集聚和本地特色商品的精细化做文章,实施“名企入县”战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能源合作、产业配套、旅游合作,开展“互补招商”“共赢招商”“以商招商”,促进以企业生企业、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遍布各地的恭城学子人脉资源,掀起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回馈家乡热潮,推动开放合作向纵深拓展,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三)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五大类重大项目的对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着力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积极引导和激活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
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精准帮扶责任,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不脱贫不脱钩。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积极性。创新精准扶贫开发模式,认真实施“七个一批( )”和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 按照自治区制定的贫困户脱贫摘帽“八有一超( )”标准和贫困村脱贫摘帽“十一有一低于( )”标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改善村屯基础设施条件,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确保2018年前2.23万贫困人口、5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二)加快民族教育发展。加大教育投入,鼓励公建民营( )办学,优化教育布局,完成县城新建初中建设,新建县城第四小学和第二幼儿园。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巩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感恩教育,让更多优秀学子回报家乡。依托教育资源和教育品牌,做大做强教育产业。
(三)加大科普和科技创新力度。建立完善科普和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加大科普和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商标、专利的保护和使用。
(四)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抓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民族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承办体育赛事。
(五)扎实推进卫生计生工作。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抓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完善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好全面两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提高人口质量。
(六)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帮扶制度,鼓励大学生、返乡人员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出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七)加大城乡救助力度。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做好灾害紧急救援、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空巢老人、百岁老人,保障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的正当权益。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养老院,加快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八)加强社会管理。深入贯彻实施《自治条例》,加强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办好30周年县庆。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大食品药品、价格执法、市场秩序的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跨部门响应、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加快网络政务平台建设,加强网上舆情引导。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启动“七五”普法,深入开展“创平安幸福恭城?建安居乐业家园”活动,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黑恶势力活动,依法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提升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
十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二)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规范职能,科学民主决策,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向人大报告制度,落实重大事项向政协通报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全面推开“两随机一公开( )”监管。
(三)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启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全面落实“马上办”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层层示范,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建立公务员交流、轮岗制度,探索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的管理和教育,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公职人员队伍。
各位代表!成绩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为全面完成我县“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建设“美丽恭城、健康恭城、文化恭城、富裕恭城”而努力奋斗!
词语解释
(1)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农水建设重点县项目:2013年,我县被列入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计划分3年实施6万亩以上土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13年度实施莲花洪塘圳片区、恭城镇古城片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受益面积2万亩;2014年度实施栗木大营-大枧片区、合同坝片区、平安北洞源片区、观音乡水滨片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受益面积2万亩;2015年实施恭城镇门楼-洲塘片区、莲花镇坪江片区、龙虎乡双坪片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受益面积2万亩。
(2)土地确权: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3)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指通过改革,明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权属,搞活经营方式,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安全运行,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
(4)一核一带三组团:指《恭城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中提出的旅游空间结构。“一核”指以县城为核心的“瑶会印象城”文化核,“一带”指以茶江为主干的“水韵瑶味”风情带,“三组团”指“桃情蜜意”浪漫体验组团、“柿柿红火”乡村休闲组团、“泡山乐水”运动度假组团。
(5)“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春之花”指恭城文武庙-大岭山赏桃花,“夏之凉”指恭城文武庙-燕子山天仙生态草原徒步户外游,“秋之实”指恭城文武庙-红岩村或北洞源村游果海。
(6)“十百千工程”:指自治区在“十二五”初提出的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决策。即在全区范围内建设10个以上特色优质高效种植示范基地或养殖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辐射覆盖贫困农户1000户以上;扶持培植10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一亿元以上、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到“十二五”期末,通过示范基地和扶贫龙头企业带动1000个以上贫困村成为产业化扶贫示范村,示范村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以上。
(7)“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 战略是目前我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
(8)“双核驱动、三区统筹”:2014年10月30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建设“双核驱动”战略,提出将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加速西江经济带崛起,加快形成支撑引领全区发展的两大核心增长极,并辐射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开创“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开放发展新局面。
(9)珠江-西江经济带:2014年7月,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是我国第一个横跨东西部、以流域经济合作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提出了“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战略支撑带”“东西部合作发展示范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四个战略定位,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展望到2030年。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广州、佛山、肇庆、云浮4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柳州、梧州、贵港、百色、来宾、崇左7市。
(10)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带试验区:2014年12月26日,贵(阳)广(州)、南(宁)广(州)高铁正式开通。当日,粤桂黔三省区领导人在贵阳召开粤桂黔三省区建设高铁经济带工作座谈会,共同签署《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规划建设“一区三园(广东园、广西园、贵州园)”,共同打造以高铁为引领的综合交通网、打造贵广高铁新型城镇带,联手推进旅游合作和加强经贸合作交流、能源合作、产业合作、对口帮扶合作、生态环保合作,推进社会治理合作。
(11)“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2)“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13)九大特色旅游产品:指我县《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重点打造的恭城祈福文化之旅、燕子山南方高山草原之旅、龙虎关湘桂军事体验之旅、银殿山国际运动之旅、茶江水韵瑶味风情之旅、桃花山浪漫婚恋之旅、红岩生态乡村体验之旅、社山邓扒休闲养生之旅和古城茶韵生态农业观光之旅共9项旅游产品。
(14)“接二连三”:指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15)“一核一廊三区四带”:指我县《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的县域空间布局结构。“一核”即以县城(恭城镇、平安乡部分区域)为核心;“一廊”即“省道经济发展走廊”,以平乐经恭城至灌阳省道为依托,连接恭城镇、西岭乡、嘉会镇、栗木镇的经济发展走廊;“三区”即以恭城镇、平安乡、西岭乡、嘉会镇为支点的“中部经济区”、以莲花镇和三江乡为支点的“南部经济区”、以栗木镇和龙虎乡、观音乡为支点的“北部经济区”;“四带”即 “县城-莲花经济带”“莲花-三江经济带”“栗木-龙虎经济带”“栗木-观音经济带”。
(16)高铁站-县城(白马)绕城线:即G241呼和浩特-北海恭城县城绕城线。国道241线起点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终点为广西北海市,途经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广西6个省区,广西境内走向为资源-灌阳-恭城-昭平-容县-北流-玉林-博白-北海。
(17)三江-莲花公路:即S303富川至天峨线恭城段。
(18)“七个一批”:即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扶持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扶智帮助一批、医疗救助解困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19)“十大行动”:即特色产业富民行动、扶贫移民搬迁行动、农村电商扶贫行动、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贫困户产权收益行动、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科技文化扶贫行动、金融扶贫行动、社会扶贫行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行动。
(20)社坪水库:选址位于路口河中游峡谷段(平安乡下山源村鸭脚坪附近),距县城约8公里,设计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灌溉、防洪功能,设计总库容900万m3,计划2018年开工建设、2020年完工。
(21)“两违”:指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
(22)“五乱”:车辆乱停、摊点乱摆、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
(23)森林“四禁”:禁伐阔叶林、禁止开垦25度以上坡地林地、禁放山羊、禁种速生桉树。
(24)“211”:即处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科级以下干部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
(25)“雨露计划”:是目前各项扶贫措施中,直接面向扶贫对象“直补到户、作用到人”的专项扶贫措施。目前,雨露计划主要包括四大工程: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助学工程、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贫困家庭劳动力扶贫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工程、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工程等。
(26)“雪炭工程”:指国家体育总局利用彩票公益金在全国范围内援建综合性公共体育设施的活动。
(27)“五险合一”一卡通:指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实行统一缴费基数、统一经办机构、统一征收、统一管理,群众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业务,通用一张社保卡。
(28)“打非治违”: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专项行动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