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溪水哗哗流过村子中央,村道两旁、池塘周围新栽植的茶树、桂花、紫薇枝叶繁盛,一幢幢乡间别墅掩映在绿树红花中。这是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黄岭村呈现在游客面前的绿化新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恭城历届县委、政府一直坚持的发展理念,并取得突破性成就,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14%,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长寿之乡”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2015年11月,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该县召开,其发展经验向全国推广。恭城地处桂东北,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任务艰巨,多年来,该县坚持综合治理石漠化,打造绿色生态家园,努力实现“绿色崛起”。
入户建“池子”,该县通过沼气建设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恭城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沼气能源,至“十二五”期末,累计建有沼气池6.87万座,沼气入户率达89.7%,大量的沼气把农民从上山打柴中解放出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促进经济良性增长,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苍蝇、蚊子都少了好多,病痛也少了。”当地群众在谈到沼气带来的变化时这样说。
山顶戴“帽子”,该县通过造林育林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与沼气建设同步,恭城进行封山育林已经30多年,“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4.9万亩,封山育林面积44.5万亩。所有行政村用村规民约约束村民遵守封山的规章,有些地方还采取一些创造性的管理办法,比如如果村民在山上砍伐树木,除罚款外,还必须在第二年补种双倍数量的树木。“这样再也没有人上山去砍树了。”当地群众这样说。
2014年底,广西重点推进村屯绿化以来,恭城全力开展绿化美化提升工作。莲花镇矮寨村依托山水环境,坚持传统民居保护和村屯绿化建设相结合,利用零星地块和闲置用地种植桂花、垂柳、紫薇、红继木、木樨榄,建设“微果园”和绿化廊带,使红砖青瓦、参差错落的传统民居得到了更多树木花草的映衬和庇护,形成“屋后是果园、房前是花园”的生态格局。
为了打造精品,恭城各村屯的公共绿地外包给施工单位种植苗木,一年后苗木存活率达95%才能结算工款,未成活的苗木必须如数补植。村里制定村规民约,管理保护新种植的苗木花卉,形成长效机制。
恭城林业局绿化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恭城将村屯绿化的重点放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和零星空地,主要栽植绿化大苗,配置果树和彩花树种。同时,把村内古树名木保护、生态林保护也列入村屯绿化工作中。下一步,全县还将建设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休闲林和生态小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黄岭村、矮寨村这样的生态乡村的美丽元素。 (记者 袁 琳)